• Feeds

  • 谈分享、创新与开源

    2013来了,又过了一年,以下是元旦假期的一些随想

    分享

    2012写的东西偏少。一方面由于关注的问题相对宏观问题多一点,导致在细节方面能分享的并不多;而大部分宏观问题也跟具体工作相关,不适合分享。宏观领域的粗浅理解容易导致对具体领域的忽视。比如“互联网系统架构近五年技术缺少实质性变化”的断定,会让所有对细节的关注趣味索然,进而也加剧了减少在具体问题上的分享。另外一方面由于工作岗位的原因,需要在管理方面消耗一些精力(当然这些精力投入有它另外的价值),导致专注一个领域研究及阅读时间减少。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顾虑未经深思熟虑的表态可能会造成误解,尽管博客只是个人随想的表达,但无法避免被当做一种管理者或者官方的声音去解读。

    以上种种,对于一个习惯写一些东西的人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但是这些是未来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且在新的一年,也打算关注及分享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先留个记号。

    创新

    技术人员创新体现在运用技术来为产品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在大部分开放平台中,用oauth2代替oauth1是一种创新,它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开放平台使用门槛,并间接促使了开放平台领域的进一步繁荣。

    但是,技术人员的大部分群体还是工作仅局限在本职工作上,即怎么样按时按质的完成所分配上的任务,技术上的挑战并不算大。尽管如此,但是在大部分企业中,技术团队往往被视为整体瓶颈之一,比如对产品的质量及细节(包括稳定性、速度、体验等)的把控不足、团队的开发效率不够理想(体现到产品的迭代速度)、技术团队对于行业关键技术的掌握能力偏弱等。比如以上情况目前在移动开发领域比较普遍。而且由于行业由于更新迭代速度快,一些技术团队未能有效掌握所需最新核心技术,而导致产品开发效率变低(对于宏观管理者而言,这些信息通常被掩盖),极端情况下,这些缺乏更新技术方法的人员也可能成为阻碍产品创新的力量。

    对关键技术的把握及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是衡量当前创新型企业技术团队成熟度的标志。

    谈到团队创新能力,常规的金字塔型团队(即少数能力强的带领一群普通的)未必创新能力很强,也许倒金字塔的更好,一群能力突出的人在一起碰撞会更利于创新。

    今天看到南方周末2012/12/27期一篇文章《城市:创新的天堂》,部分摘录如下

    但是,West最有趣的发现来自那些不遵从“Kleiber定律”的数据。West及其团队发现大量的城市统计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指数法则:所有与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相关的数据,比如专利产生数、研发预算、超级多产的发明家数量等都遵从同一个指数法则。与“Kleiber定律”不同的是,跟创新有关的指数法则是正相关,而不是负相关。一个城市如果是另外一个城市规模的10倍,那么它的创新能力不只是另外一个城市的10倍,而是17倍。一个城市的规模如果是另外一个城市规模的50倍,那么它的创新能力就将会是另外一个城市的130倍。West的数学模型表明认为创造的城市打破了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模式:城市越大,产生思想的能力越强,速度越快,人均产生的专利和发明数量也越多。这就是所谓的“超线性缩放”现象。

    (此文应译自New York Times,A Physicist Solves the City

    开源

    开源社区已经运作多年,行业对于开源运动也都有各自深入的理解。补充一点看法,目前的业界环境下,技术转化为产品再经过运营得到用户认可,是一件门槛相对较高的活,因此对于一个小型团队,如果拥有一些对用户有所帮助的技术,这些技术直接创造价值还是存在一些机会问题,因此通过开源的方式或许可获得另外一种技术产生更大价值的方式。

    如想及时阅读Tim Yang的文章,可通过页面右上方扫码订阅最新更新。

    « | »

    2 Comments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