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的季节也基本结束,校园招聘通常由多轮面试组成,在面试学生时候,社会招聘面试过程中以经验或阅历来推导能力的方法并不适用,一方面不少优秀的学生实践经验并不突出。另外一方面从实践经验及成果方面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也较片面。由于缺少经历方面的成果,而导致面试官对同一个候选人判断的尺度差异较大。因此最近团队内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讨论时候参考了Matt Might教授的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a Ph.D.(可参看阮一峰的中文译本),并绘制出了一个简单的能力模型。
图中Level 1标识候选人具备专业领域(对应图中本科生的凸点)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实现一个考虑了各种实现细节的MVC的程序,一个可以运行在实际网络环境的多人socket聊天室等。
我们期望候选人能够匹配到图中的Level 2,类似图中master’s degree, 在面试过程中能够从与候选人的交谈中看到一个较深的specialty。如何判断较深?我们认为在该项能力上,即使放到我们已有的团队范围内,该能力也达到一个峰值。看起来似乎有些难,但是人各有长,你的专长未必是别人的专长,因此超越一个团队也不是非常困难。
Level 3我们也公认比较难达到,属于特殊类人才。
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我们也比较看重软性素质,分成理解力、学习力、内驱力及抽象能力,四个能力之间没有严格的次序关系。由于我们技术岗位的特殊性,这几项软性能力不具备普遍性及较强的借鉴性。比如沟通及表达能力在某些岗位比较重要,但是在大部分技术岗位,相应的要求可以相对弱化。
所谓新媒体的回复还是垃圾比较多吧。微博、微信能表达的东西还是有限的。有价值的东西还是blog才行。不过互动确实是问题。
一直RSS订阅的看到最后一句才打开浏览器回复的
google reader死掉后,对blog的打击太大了。
看到最后一句,斗胆留个言。。。
为了让blog重获兴盛,留言
沉淀不需要太喧闹,支持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