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非技术’ Category


当我谈演讲时候,我谈些什么

十一假期前最后一天,在内部做了一次“技术人员为何要写博客”的演讲,写博客诚然可以锻炼文字组织能力,但那次活动也联想到演讲能力培养的问题。

技术演讲大多关注在于分享的内容,追求内容中有没有所谓的“干货”,而对言语组织及演讲技巧不是非常在意。因此在专业领域及分享做得优秀的,其演讲能力与其他领域(比如产品设计人员)的人相比不突出。表面看,是缺少一些演讲技巧,但是真正所缺,是对于问题的观点缺乏系统性的深度认识以及相关的语言总结能力。

又拿博客来比较,优秀的技术分享者大多文字能力不错。但是演讲与文字有一定差异,一段文字可以反复修改,斟酌最佳的表述方式及逻辑性,但是演讲是不可修改的,要求演讲者在短时间内观点清晰,逻辑正确,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导听众的思路,在演讲途中,听众无法象阅读文字那样跳过不感兴趣的一段,对于所讲内容要求更高。因此我觉得演讲属于比文字表达更高级别的一种形式,需要演讲者对问题理解更深入及透彻。

另外在现代组织中,演讲所需要的场合可能比文字更多,领导者需要通过演讲来传达愿景,有了好的愿景才会促使好的团队产生。另外一方面,团队成员需要通过演讲(或者在公众中独立发言)来表述观点及更合理的方案来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附:网上流传的长盛不衰的Steve Jobs 14分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演讲视频

(原视频地址:http://video.sina.com.cn/v/b/87129558-2656174421.html

MacBook Air与工作效率

从MacBook Pro转向MacBook Air已经数月了,谈下使用Air之后带来的便利与效率提升。

便利

虽然进入云计算时代,由于国内网络环境原因,访问国外一些知名云提供商并不稳定。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用户依然非常依赖本地存储,使用轻便笔记本是一个最佳的选择。随时随地使用同一个工作环境后,可以极大改善个人效率及体验,以下是使用Air之后带来的一些日常便利。

  • 浏览器标签页打开的未读完文章可以在其他环境继续阅读,这个对于工作环境中时间经常碎片化的人员非常有利。未看完的文章不需要收藏到类似“Read Later”的工具中,而且ReadLater之类的工具更大的障碍是,一个页面在粗读完之前,无法判断是否需要收藏。
  • 由于是SSD,启动程序及打开文档速度非常快,几乎不需要等待。
  • 由于Air很轻,特别是11英寸也非常小,可以用方便随身携带,不需要为“今天是否要带走”思考。
  • 可以坐在床上、沙发、公园、咖啡厅或者其他随意的地方编写代码或者文档,不会感觉压腿、发烫或者沉重。
  • 使用Air可以忽略开关机的问题,可以象使用iPad一样打开即可使用,用完之后盖上自动sleep。几个月未重启过的情况在MacBook系列中很常见,由于Air在sleep时候,不存在传统硬盘碰撞风险,因此相对而言是非常安全的。
  • 办公台式机与移动的结合。使用一个蓝牙键盘与鼠标,接上外接显示器,MBA无需打开,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台式电脑,下班时,拔掉显示器,又变成移动设备带走

性能

大部分工作如上网浏览、编程开发、编辑文档、常用办公软件都非常流畅。但是有几个补充的问题

  • 内存占用。在同时打开Safari多个页面(尤其是含有Flash的页面)后,4G内存通常会用完,在Activity Monitor里面可以看到Swap used占用大小,但是由于SSD存储的缘故,对实际使用影响并不大,传统硬盘中出现内存Swap时,切换程序的顿卡现象在Air上基本不存在。
  • 发热现象。由于Flash占用CPU及内存较大,在访问Flash密集页面时会出现风扇声音变大情况(未证实是否普遍现象),需要经常在线浏览Flash视频的可能不太适合Air,但是所有Mac系统都有此Flash性能问题。播放其他视频格式(如本地rm, mkv等格式)不会出现CPU过高现象。

其他问题

  • 配套设施。MacBook Air可以当做唯一的电脑使用,无需额外购买“更强大”的台式机。考虑到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键盘及屏幕并不符合人体工学,在办公室使用及家中购买外置显示器如(DELL UltraSharp)及蓝牙鼠标及键盘,很方便就将MBA转换成一个工作台式机,同时也会带来体验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 键盘。键盘的缺点是第一行功能键较小,受影响的是经常使用的ESC键,可能会稍有不便。
  • 电源。MacBook Pro的L型电源可以直接用于Air(反之则不行),不会存在“电流过大”的情况,可以参看官方说明。基于 Intel 的 Apple 便携式电脑:识别正确的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

基于 Intel 的 Apple 便携式电脑的电源适配器有 45W、60W 和 85W 三种功率规格。尽管一般应使用适于 Apple 便携式电脑功率的适配器,但仍可以使用更高功率的适配器,而不会出现问题。

例如,如果您具有通常使用 60W 适配器的 MacBook(13 英寸,2009 年末),则也可以将 85W 适配器用于该电脑。不可将 45W 适配器用于该电脑;它无法为该 MacBook 提供足够的电力。注:使用功率比电脑所附适配器高的适配器不会加快电脑的充电速度,运行方式也不会异于使用电脑附带的适配器。

11还是13英寸

对比11与13英寸MacBook Air,由于11英寸的键盘宽度和13英寸基本没有区别(13英寸增加的是屏幕高度),日常输入并不存在局促之感。13英寸主要优势在屏幕尺寸,如果在工作环境用外置显示器,则11英寸并不会带来显示的不便,却会带来移动方面质的飞跃。

实际13英寸真正的优势是有大一倍的SSD容量,因此需要在存储容量及便携性方面做取舍。由于便携性带来的个人效率的收益,因此建议用11英寸,不常用的文件如视频、照片可以备份到外置存储上。

案例

有一些误解认为MacBook Air不适合工程师,下面分享几个技术明星使用Air的案例。


据说Linus Torvalds从2005年开始使用Mac作为主要工作机器,最近也转向轻薄的MacBook Air,以下是Linus在Google+上的一段话 https://plus.google.com/102150693225130002912/posts/1vyfmNCYpi5

I need to find a new distro that actually works on the Macbook Air…

另外一个案例是Redis作者antirez的一篇文章Why the MBA 11 is now my sole computer

When Apple released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11″ Macbook Air (Late 2010) I purchased one within the first week of the announcement, and my computing experience changed.

程序员的工作环境与效率

很赞同《Joel on Software》中Bionic Office一文所说,办公环境需要比大部分员工的家中环境更舒适。否则老板只能招聘哪些还住在简陋公寓的员工,他们才有可能下班后情愿留在办公室继续工作。

我认为程序员的办公环境的几个条件

1、足够大的桌面空间

程序员的办公桌最好可以并排坐下2人,以便pair programming或者code review。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有足够空间用白板或者纸面展开讨论问题。协作的同事不必站在身后费力的越过肩膀来看屏幕上的内容。桌面可以放下2个显示器并可以随手拿到常用的参考资料及书籍,有合适的文件柜或壁柜存放归档的资料,避免桌面上堆满了各种打印的资料。

2、电脑环境

工作的机器有足够的内存,比如8G,这样并行打开复杂的workspace时候不需要关闭邮件或者浏览器软件,也避免在debug模式时硬盘在拼命swap以腾出空余内存。
办公环境有足够的带宽,访问Google的服务没有障碍。内部资源如测试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VN访问要非常快。

3、座位距离

多人的team中尽量能让所有工位之间行走距离最短,避免坐在对面的两个员工需要绕一大圈才能到达对方电脑前。

4、其他环境

温度及空气状况,办公室不要过冷或者过热。空气质量清新,不要有明显噪音,比如来自空调、日光灯、服务器等噪音。

其他一些可选条件

  • 程序员最好有两个显示器,或建议1台式机+1笔记本,可以极大提高开发效率
  • 有合适的、方便更新的公告栏
  • 有公共休闲区,比如一些游戏区域,方便互相交流,发散讨论
  • Joel推崇的Aeron电脑椅
  • 陈旧的办公环境会让面试者或者来访客户印象不佳,办公环境最好有定期维护保养并适当淘汰旧的设备。发暗的地毯、电脑椅上擦不掉的污渍,偏小的电脑屏幕、油光发亮的键盘都会让求职者印象不佳。
  • 有合适的参考图书库,可以找到常用资料
  • 有合适的咖啡、碳酸饮料、零食